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各地寺院各地寺院

法门寺:陕西宝鸡

位置: 宝鸡市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

法门寺(护国真身宝塔)

又名“真身宝塔”,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约有1700多年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寺庙所在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上图↑:法门寺外景


历史背景: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木塔4层,塔下设有地宫,地宫中存放着用紫檀香木做成的棺椁,内以金瓶盛放佛祖指骨舍利。木塔名叫“真身舍利宝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法门寺供奉佛骨舍利的木塔在战火纷繁的十六国和南北朝混战时期屡遭破坏,特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采纳崔浩的建议,禁佛教,毁佛经、佛像和塔寺,致使该寺舍利塔在劫难逃,成为废墟。但当时仍有信徒不断前来烧香敬佛,这里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圣冢”。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岐州牧拓跋育修复阿育王寺和舍利塔。并于西魏恭帝元魏二年(公元555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法门寺由此名声大振,始成为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称“成实道场”,舍利塔随谓"成实道场合利塔"。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改"成实道场"为"法门寺",塔也名为"法门寺舍利塔"。是年,法门寺不幸遭遇火焚,一

片冲天火光后,仅剩塔基残垣。

   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2年),歧州刺史张德亮在塔基上修筑望云殿,以殿代塔,殿楼4层。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迎佛骨于东都洛阳,供养3年后,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送归法门寺地宫,并诏令和尚惠恭、意方等重修法门寺塔。唐高宗一次向寺院施舍钱5000贯、绢5000匹,皇族大臣也纷纷竞相捐物献钱,《法苑珠林》记载其盛况曰:”于时京邑内外道俗,连接二百里间,往来相续”。张撰《无忧王寺真身塔铭》曾对重修的法门寺塔有描述:拔一柱以载天",可知阿育王寺亦名“无忧王寺”,塔名亦谓”无忧王寺真身宝塔"。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题舍利塔为"大圣真身宝塔",亦名“护国真身宝塔”。

   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原唐节度使、岐王李茂贞修葺木塔,添置塔心樘柱,并在塔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每逢朝霞满天或夕阳西下时,塔顶金碧辉煌,塔身雄姿昂然,焕焕乎立于岐山之阳。时人薛昌序在《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中赞其“穷华极丽,尽妙罄能”,足以与长安城内的大、小雁塔媲美。经过李茂贞的修筑,4层木塔得以保持到明代后期。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期间又发生两次地震,法门寺因动乱一度被攻占,寺院也毁于大火之中。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在爱国志士、时任华北慈善会会长的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上海实业家李祖绅、李祖才兄弟捐资3万元,又从各方募筹到2万元,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历程一年零四个月,于 1940年7月竣工。重修法门寺时,曾经有匠人偶然发现了地宫的一角。当时中国大地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战火正炽,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西安,向其周边逼近,到处是流离失所的灾民,何况震惊世界的清东陵盗陵案刚发生了不过10年。为了确保地宫安全,主持法门寺重修工作的朱子桥先生立即召集知情人,要求必须立誓保守此秘密,决不让外人尤其是贪婪的日本人知道,否则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事后证明,这些知情者确实是顶天立地的秦川汉子,一诺千金,果真无人将地宫秘密泄露出去。朱子桥等人又将地宫入口重新封闭起来,还对外谎称塔下洞内毒蛇盘绕,根本无法进入。

   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1976年8月四川松潘发生大地震,震波波及到了扶风,法门寺塔西南面第二层砌砖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严重倾倒,此后,塔身又接连出现裂缝与垮塌,至1981年9月时,塔顶已自行跌落,只残余半个塔身孤零零地危立于残破砖石台基之上。如今我们看到的法门寺,实际是1987年以后仿唐式建筑风格所重建的,1988年重建的塔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级八角形塔样式修建,砖塔也被改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2009年3月19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注册全资子公司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的经营管理服务等。



主要建筑:

真身宝塔

真身宝塔因塔下藏有佛祖真身舍利而得名,初为“圣冢”,唐代建四级木塔,明代改建砖塔。此塔见于典籍记载,均称其为“古塔四层”、“木塔四层”,金人称其“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1981年8月24日明塔的一半崩塌,剩下半壁残塔。1987年春发掘出唐代塔基,证实其为正方形,边长26米,木结构,有4根承重柱,20个回廓柱,楼阁式结构。四道流水屋檐,有高拱飞翘的重檐。参照碑铭的描写,可推知它的构造与地宫出土的铜浮屠相仿佛。1988年四月按坍塌前的明塔实测图施工复原,以钢筋水泥为骨架,青砖砌色而成。形状与明塔相同,八卦定向,十三级,四十七米高,雄伟壮观。塔内还修建了平台供游人登高眺望。

上图↑:真身宝塔


法门寺唐代地宫

法门寺唐代地宫于1987年发现,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地宫所保存的大批文物,不仅等级高,品种多,有的甚至完好如初。是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种学科提供了实物证据,对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法门寺地宫文物代表了唐文化的金字塔尖。

法门寺唐代地宫


法门寺佛学院

法门寺佛学院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汉传佛教高等院校,2004年11月在方丈学诚法师主持下筹建运行。2010年5月,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为本科学制,另特设三年制研究生班。学院秉持“志、道、德、才、学”的办学方针,吸取传统丛林培养僧才的经验精华,借鉴现代学院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培养解行并重的优秀僧才。

上图↑:法门寺佛学院


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又称法门寺珍宝馆,陈列大厅设在珍宝阁二、三层内。设有陈列《法门寺出土文物展》,展出文物160多件,全部是地宫出土的文物精品,为唐皇室文物精华的集群性陈列,另外还在地宫设有《地宫珍宝展》。法门寺博物馆正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高标准的陈列展览精品呈现出千年辉煌,每年100多万海内外各界人来这里参观学习、观光旅游,进行文化学术探访。法门寺博物馆已成为大西北独具特色的大唐文化和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内颇具影响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上图↑: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始建于2004年,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塔高148米,呈双手合十状,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塔内供奉着举世闻名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舍利塔总投资超过五十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2009年3月29日,佛教圣地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2009年5月9日举行佛指舍利安奉大典。

上图↑: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1代表这里供奉着世界上唯一释迦摩尼指骨舍利,2代表新旧两座宝塔,3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宝的设计规划,而0就是万物一切所有的众生。而108呢,比如说法师手持的念珠就是108颗,每拨去一颗佛珠就代表看破放下一种烦恼。远远望去,直通合十舍利塔,是众生不断攀登,不断升华的过程。佛光大道分为主道和辅道。主道上陈列的是十尊菩萨和经幢。两边黄色柱状体的就是佛教的圣物经幢,佛经经常可于其上,象征着佛法的智慧能够降服一切烦恼。经幢也是按照佛教的五个时期来排列的,分别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时。华严时,指的是法界之法渡大菩萨,这个时期讲求的是大乘佛法。而辅道中东西各八组景观小品。东边是佛陀胜迹,讲到的是佛陀有凡入胜的过程,西边是法界源流,在佛法中有百千万亿尊菩萨,化身不同,修行方式不同名字也不同,但是菩萨的设置是根据不同的修行方式及宗派来定。所以佛光大道也可以说是一条成佛大道。




典藏文物:

舍利: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上齐下折,三面俱平,一面稍高,同时还有星星点点的白色霉点附于其上。灵骨长40.03毫米,上宽12.11毫米,上腔径13.75毫米,下腔径16.5毫米,重16.2克,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这枚佛骨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的胜地。




八重宝函共有八重,大小不同,层层相套,依次揭开,光芒眩目。八重宝函自外而内依次为:第八重,银棱顶檀香木宝函。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只精致的黑漆木函,呈正方体,长、宽、高皆为30厘米,雕花银棱,通体以极珍贵的檀香木制成,内壁漆以黑漆,乌黑发亮。所谓顶,就是函盖上棱呈斜面的函。此木函在被发现时已严重朽坏了。第七重,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第六重,素面顶银宝函。第五重,鎏金如来说法顶银宝函。第四重,六臂观音纯金顶宝函。第三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武夫石宝函。当开启至最内层,即见第一重宝函,名为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塔顶飞檐高翘,金塔座上有一小银柱,仅11厘米高。







金银器: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与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几乎完全相同,证明了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唐代。





鎏金银捧真身菩萨

捧真身菩萨像高38.5厘米,重1.926千克,是高僧澄依为唐懿宗大寿专门打造的。后来法门寺迎佛指舍利入皇宫时,就是将舍利安放在这尊菩萨双手捧持的荷叶上。菩萨造型取法于吉祥天女,高髻,头戴花鬘宝冠,上身袒露,斜被披帛,臂饰宝钏,双手捧刻有发愿文的鎏金银匾荷叶盘,文曰:“奉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萨,永为供养。伏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咸通十二年辛卯岁十一月十四日皇帝延庆日记。”菩萨立于莲台之上,莲台周錾刻四大天王。既寓意“八荒来服,四海无波”之祈福,又蕴含“永为供养”之法义。铸此像用意有四:一为供养,二为护国,三为忏罪消灾,四为增福延寿。



香具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法门寺地宫文物时,发现有熏香品9件。据地宫内《物帐碑》记载,唐肃宗奉佛的香炉3件,唐禧宗供养的“香囊两枚,重十五两三分”。这是唐代皇帝在宫廷使用熏香器的明证。鎏金双蛾纹银熏球直径12.8厘米,链长245厘米,重547克,迄今为止是唐银熏球存世品中最大的一件。银熏球的设计机巧,可分为上下对拿两个半球,内有一个钵状香盂及内、外两个平衡环,当球体滚动时,内、外平衡环也随之转动,而香盂的重心始终保持不变,于是得以一直保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装置所应用的原理与现代航海、航空中所用的陀螺仪的原理完全相同。欧洲人到17世纪~18世纪才掌握了这一原理,而我们的祖先们却早在公元8世纪就熟练地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器物中。




琉璃器

琉璃即是今天的玻璃,中国的琉璃加工技术长期受西亚地区的影响,风格多是伊斯兰式的。由于难得,琉璃器同金玉之类一样珍贵。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共有20余件。



瓷器

在法门寺地宫开启前,对秘色瓷一直有各种说法,有认为秘色指的是一种釉色的隐秘,也有人认为是对一种颜色的叫法。地宫物账碑中记载,以及十三件秘色瓷器珍品的出土揭开了这个谜团。秘色瓷中有一件秘色八棱净水瓶,瓶内装有佛教五彩宝珠29颗,口上置一颗大的水晶宝珠覆盖。该瓷青釉之明亮,玻化之圆润,远胜过另外几件秘色瓷,瓶身造型规整,制作工艺达到了唐代青瓷的最高水平,被认为是所有秘色瓷中最精彩也是最具典型性的作品之一。法门寺秘色瓷的出土对中国陶瓷考古有突破性意义,不仅解决了陶瓷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亦说明了秘色瓷在晚唐时已开始烧造,至五代时达到高峰,最终为鉴定秘色瓷的时代和特点提供了标准器。



丝织品

唐朝时中国的丝绸织物已发展到一个高峰,地宫中的丝织品就成了很好的佐证。这些物品多是历代皇后所供奉的,其中还有

武则天的“武后绣裙”一件。


佛经

法门寺现在所指法门寺中最早的佛经是武则天时的“千佛碑”所刻《大般涅槃经》,但现已无存。唐武宗时的灭佛运动焚毁

了许多法门寺的藏经,但收集、修补佛经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真身宝塔半壁坍塌后,藏经得到了清理,所藏经卷有《毗卢藏

》的全部资料、《普宁藏》的全部题记和《秘密经》的目录。[15] 


佛像

明代的13层宝塔上共有88个佛龛,每龛一佛,到1939年整修时只剩下68尊。后经清理共有98尊佛像,许多都装有佛经,为明

代和民国的装藏。


地宫十最:

第一、地宫中所出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独一无二的兼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第二、在诸多佛塔地宫中,法门寺地宫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个。

第三、地宫形制与文物的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唐代密宗金刚界曼荼罗。

第四、法门寺地宫藏有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第五、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唐代宫廷茶具,当是目前所知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第六、地宫中的一枚双轮十二环金花银锡杖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被誉为“锡杖之王”,       堪称稀世珍宝。

第七、地宫中发现的14件唐宫廷秘色瓷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有碑文佐证的秘色瓷器。

第八、地宫出土的700多件丝织品,有唐代绫、罗、绢、锦、绣、印花贴金、描金、捻金、织金等花色品种,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       品种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博物馆,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第九、盛装第一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迄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为唐懿宗所赐之物。

第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45尊造像顶银函,上面錾刻金刚界45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文化活动:

    元旦:祈福之旅活动

    腊八节:皈依法会

    春节:新春祈福文化节

    植树节:大型植树公益环保系列活动

    清明节:消灾祈福大法会

    浴佛节:大型朝圣活动,佛前大供、浴佛法会

    国际劳动节:劳动节主题活动

    5月9日起:中国宝鸡国际法门寺文化旅游节

    儿童节: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

    国庆节:国庆文化艺术周

   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一般四年举办一届,首届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1月举行,盛会开展了对唐代茶文化大规模的研究与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拉开了持续性的唐代茶文化研究的大幕。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1990年,由宝鸡法门寺发起与陕西社科联共同组织了“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会议,会上成立了法门寺文化研究会。至2013年已经举办过数十次。


世佛联大会:

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The 27th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于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宝鸡市举行。这是“世佛联”大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世佛联”大会截至2014年已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举办过26次。2014年6月30日下午,该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宣布本届大会主题是“佛教与公益慈善”。本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将邀请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高僧,其中星云法师等台湾高僧亦在邀请名单之中。


旅游贴士:

门票实行一票制,旺季120元(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淡季90元(每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29日),可参观法门寺院、法门寺博物馆、合十舍利塔等景区内的全部景点,凡持学生证均可享受半价优惠。

交通:宝鸡—— 法门寺景区线路

   1、乘坐宝鸡长途汽车站到扶风汽车站的高速班车,始发早6:20,末班18:40,每15分钟一班次,90分钟路程,票价22元/票。

   2、在扶风汽车站转乘前往法门寺景区的车,班车或拼坐面包车,票价3元,10分钟路程。

   3、乘坐宝鸡长途汽车站到法门寺院班车,始发早7:30,末班16:30,每1小时一班次,走关中环线,150分钟路程,票价19元/票。

   西安——法门寺景区线路:(以下线路均走高速,路程2小时)

   1、 盛唐之旅

   发车地点:大唐芙蓉园西门

   发车时间: 8:00——11:00

   经停地点:大雁塔北广场东侧停车场

   返程时间:14:30——16:00

   2、公交车线路

   游2(西安火车站——法门寺)(每日3班次)

   发车地点:西安火车站东广场

   发车时间: 7:00——10:00

   返程时间:13:00——16:00

   3、城西客运站线路 (西安城西客运站——法门寺院)

   发车时间:

    第一班:早上 8:45—9:00

    第二班:中午11:00—11:30

    第三班:下午16:00—16:20

   法门寺院——西安城西客运站

   发车时间:

   第一班:早上 5:25

   第二班:下午13:00[24] 


如您认为法门寺好,请邀请您的师兄一起下载敬佛APP共修!

下载敬佛APP: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敬佛”;

联系与求助敬佛:jingfojingfo

关注敬佛公众号:jingfo2016

很赞哦! (74)

上一篇: 华严寺:陕西西安

下一篇: 雍和宫:北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