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各地寺院各地寺院
华严寺:陕西西安
位置: 西安市 西安市南长安县杜曲镇城东南少陵原畔上
华严寺(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发源之地)
"余三思归兮,走杜陵之西道。岩曲天深,地平木栳。陇云秦树,风高霜早。周台汉园,斜阳暮草。"
杜牧《望故园赋》
上图↑:华严寺内景
华严寺南望终南山,诗人岑参的"寺南几千峰,峰翠青可掬",道尽了它景致最佳处。华严寺周围的自然景色,虽不是佛经中描述的华严世界,却也是人间的华严天堂。
历史背景:
华严寺景区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803年),位于西安市南15公里处的长安县少陵原坡上,寺居高临下可俯瞰樊川,西望神禾塬,南观终南山玉案、雾岩诸峰,为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发源之地。 少陵塬原称杜陵塬,因汉宣帝刘询的陵墓—杜陵而得名。杜陵南有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的陵墓,因比杜陵小而称小陵,古代小、少通假,俗称少陵,于是后人便把两座陵墓之间的塬称为“少陵塬”。
少陵塬横亘樊川,遥对终南山,绵延数十里。在唐代,这里既是春秋宴乐、夏日避暑的胜地,又是文人墨客驻足蛰隐之处,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咏诵。杜甫在此度过了人生不得志的10年,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李白在塬上俯瞰樊川,西望神禾塬,南观终南山的重嶂叠峰,在《杜陵绝句》中发出了“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的感慨。岑参在《华严寺南望终南山》中咏出了“寺南几千峰,峰翠青可掬”的诗句,道尽了少陵塬和樊川的景致。少陵塬是寺院集中之处,有牛头、华严、兴国、兴教、云栖、禅定、洪福、观音8寺,面对终南山拱立,形势壮观,被称为“唐长安樊川八大寺”。 1956年,华严寺成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华严寺塔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华严寺重建工作正式启动。
主要建筑:
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贤首塔、四祖澄观塔。但在清乾隆年间,发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仅存砖塔两座,其余全毁。一九三零年陕西大旱,朱子桥居士来陕西赈灾,与佛教界人士瞻礼华严寺塔时,见到元代重修碑内有"修塔即降甘露"的文句,便于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愿普雨"。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
寺内曾有东阁法堂、会圣院及初祖杜顺法师灵塔、二祖智俨法师灵塔、三祖贤首法师灵塔、四祖澄观法师灵塔、五祖宗密法师灵塔和真如塔等建筑,后历经宋、金、元、明等朝代,虽多次修葺,但因遭遇多次塬体滑坡而渐趋荒落,规模已无法与旧时相比。特别是清乾隆年间的一次大崩塌,使寺内殿宇全毁。1930年重修两塔,建殿三间,并在初祖杜顺、四祖澄观塔下小堂内分别石刻两祖遗影。
华严双塔
杜顺法师灵塔位于东侧,砖砌方形七层,上层刻有横额“严主”二字,第三层镶嵌有“无垢净光宝塔”六字碣。塔的基座层南辟券门,内筑龛堂,塔身各层间用砖砌出的菱角牙子,以及仿木结构的依柱、栏额。塔顶平砖攒尖、置宝瓶式塔刹。杜顺法师圆寂于唐贞观十四年(640),这座塔已经在华严寺矗立了1370年,是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物,是华严寺的镇寺宝塔。
西边的塔为澄观法师灵塔,砖砌实心,呈六角形五层。因法师曾被封为“僧统清凉国师”,故塔上嵌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十字碣。从澄观法师圆寂的唐开成三年(838)算起,距今也有1170年的历史了。
上图↑:华严寺杜顺法师灵塔
杜顺法师灵塔
杜顺(法顺,五五七~六四○年),俗姓杜,雍州万年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十八岁出家,皈依因圣寺珍禅师学习禅观。因圣寺也是一座窟洞寺,相传珍禅师修寺时,有一只灵犬在洞内衔土,往返劳而不倦。杜顺一生中,有不少为人治病、除害行善的事迹,受到当时僧俗的崇敬,这对他传法十分有利。唐太宗慕其盛名,引入内宫隆礼崇敬,后妃、王族、贵臣奉之如生佛。杜顺虽是禅师,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著《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圆寂时,有两只鸟飞入房中,悲鸣哀切。杜顺尸身一个月后仍肉色不变,一直有异香飘出,后起塔藏葬。现存的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七层,高约二十一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塔身壁面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昂等,第三层嵌有"无垢净光宝塔"刻石。
上图↑:华严寺澄观法师灵塔
澄观法师灵塔
原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澄观(七三七~八三八年),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法藏圆寂后数十年,中兴华严宗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澄观十一岁出家,以后遍寻名山,旁求秘藏,广学诸宗。因感华严的旧疏文繁义约,决心撰华严新疏,历时四年撰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十卷,后又作《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数十卷,这两部书后合刊为《华严经疏钞》,是《华严经》注疏中最重要的著作,因此澄观有华严疏主之称。澄观多次奉敕译经撰疏、入殿讲经,深得皇室尊崇,被委任为天下大僧录主持全国佛教。澄观世寿一百零三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澄观弟子很多,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外法宝及寂光号为门下四哲;宗密不仅继承其学说,而且发扬光大,被称为华严五祖。澄观的一生以振兴华严为目标,他批判慧苑两重十玄说和四教说,恢复和继承了法藏的五教判释和十玄宗义,并加以发挥,吸收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性具说,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由于他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从而极力将华严思想与禅宗融通。澄观的禅教一致、诸宗融通的思想,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
旅游贴士:
华严寺位于西安市南长安县杜曲镇城东南少陵原畔上,距西安城约15公里,乘坐235公交车均可到达,门票5元。
其他:
华严宗—华严宗思想渊源于古印度佛陀时代,核心思想是法界缘起,其他主要思想有六相圆融、十玄无碍等,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华严经》中。华严宗在唐初正式创宗立派,为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华严宗在盛唐时广为传播、倍受推崇,华严五祖中的四位师祖都受到皇家的敕封,被尊为“国师”。
华严宗五宗师—初祖杜顺法师,二祖智俨大师,三祖法藏大师,四祖澄观大师,五祖宗密大师。
如您认为华严寺好,请邀请您的师兄一起下载敬佛APP共修!
下载敬佛APP: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敬佛”;
联系与求助敬佛:jingfojingfo
关注敬佛公众号:jingfo2016
很赞哦! (74)